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精選

我們真的去殖民了嗎?短評紀錄片White Cube (2020) by Renzo Martens

To What Extent Do We Really Decolonized?  Review on White Cube (2020) by Renzo Martens, and the Western Film Festival Preference Culture Club © VRT Canvas   今天 哥本哈根紀錄片影展(CPH: DOX) 公佈競賽名單,我太驚訝荷蘭藝術家 Renzo Martens 作品 《White Cube》 (2020)再次入圍重要的國際影展主競賽。為什麼說是「再次」,因為上一次是阿姆斯特丹紀錄片影展的主競賽,我那時候看了,非常生氣。固然我們沒辦法單從一部影片的入圍判斷影展的立場是覺得作品本身很棒,還是作品很具有時代意義、能挑動社會敏感的神經;抑或是都有。但如果這部分的模糊沒有被充分的討論,就容易讓人誤會這可能是一部好作品。但其實不然。     《White Cube》這部紀錄片延續 Renzo Martens 長期發展的計畫《Enjoy Poverty》:藝術家到非洲剛果「教導」當地人如何「善用」他們自身生活作為創作題材,來販售給西方世界,以此獲得收入,並進而以此達到藝術家聲稱的「去殖民」。這計劃在 2008 年時以紀錄片 《Episode III: Enjoy Poverty》 在當代藝術圈和國際影展圈獲得極大的矚目,成為藝術家的代表作,為他奠定在當代藝術圈的地位,也為他帶來不少批評。但這個圈子就是這麼病態,作品越具爭議也就越多人討論越多人看,他也因此積累了不少文化資本,從「去殖民」的過程中獲益。     《White Cube》基本上就是這系列的續集。奠基在此前的基礎上,藝術家進一步帶著來自西方藝文機構的資源,以更巨大的姿態企圖完成一個更具野心的夢,不只是教當地人如何以(能夠進入西方藝術市場的)「藝術創作」賺錢而已,還要讓你們能夠蓋「自己的」藝術機構——在原本種滿棕櫚樹的盧桑加(Lusanga)蓋一座白盒子現代美術館,試圖從被西方主導的當代藝術生態圈之(超)外圍,扭轉其生態。這宣稱聽起來多麽的撼動人心,多麼的具有去殖民意識的政治正確意義。     但實際上,在我看來,此舉其實根本無法改變當地存在已久的、被剝削的生產模式,雖然藝術家宣稱他為當地人帶來不同於被資本家壓榨之棕櫚油生產的另一種選擇——即提供當地得以取材自身

最新文章

我們能否一起迎向共同的未來?談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和波赫奧斯卡外語片代表 Quo vadis, Aida (2020) by Jasmila Žbanić

Rappler,不願被噤聲的菲律賓獨立媒體:談紀錄片 A Thousand Cuts by Ramona Diaz

印尼動作電影的跨世紀逆襲|Fa電影欣賞-武俠的變奏:類型電影的創作與再生產專號 From Garuda Power - The Spirit Within (2015) to the Evolution of Indonesian Action Cinema, 1960s to 2000s

專訪《空山異客》導演楊恒 Interview: Chinese Filmmaker YANG Heng

專訪《孩子不懼怕死亡,但是害怕魔鬼》導演榮光榮 Interview: Chinese Independent Filmmaker RONG Guang Rong

《黑水風暴》:酷異的法律驚悚片 Dark Water (2019) by Todd Haynes

英國 Independent Cinema Office,把經營獨立電影院變簡單了!

《她們》Little Women (2019) by Greta Gerwig

新加坡有多少種中文口音?專訪《熱帶雨》導演陳哲藝 Interview Anthony CHEN the Filmmaker of Wet Season (2019)

朱聲仄拍攝《完美現在時》:在中國,這些做直播和看直播的人們 Interview ZHU Shengze the Filmmaker of Present.Perfec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