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Little Women (2019) by Greta Gerwig




《她們》
Little Women (2019) by Greta Gerwig


觀看《她們》的過程,有好幾幕都令我內心讚嘆導演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精緻而靈動的調度,繼首部長片《淑女鳥》之後,她以改編自經典小說《小婦人》的電影《她們》,不僅再次證明了她的創作天份,也證明了她的創作實力!


電影將充滿和煦溫暖色系如烏托邦式的快樂童年與灰藍冷調成人世界的殘酷現實相互交織、映照的敘事手法,非常高明!在保留小說原著精髓的情況下,為改編找到輕快流暢的電影語言;且善於運用角色狀態的轉折,寄託各人生命階段的推移。每一個橋段每一個畫面都維持在相當難得的平衡,沒有一段拖泥帶水,沒有一段是冗贅,層次非常豐富。裡面每一個角色無論男女老少在導演葛莉塔的詮釋下,都有一顆剔透的女孩心,而當這些女孩心聚在一起的時候,那此起彼落性格各異的嘻笑玩鬧勾心鬥角惆悵窩心,這種多角色多故事線的群戲要呈現得當到位,而不失衡偏袒,不是每一個導演都有辦法做得好的。而且葛莉塔總是能讓整部電影的敘事保持在一種相當個人風格的絕妙律動,完全是種天賦!最讓我觸動的,莫過於喬在閣樓書房裡對著母親泣訴的那段話:
「女人有自主思考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有天賦,也有美貌。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

但,我好寂寞!」

這為電影裡的女性增添了更具複雜的樣貌,特別是當大家都預期 2019 年的喬絕對是個更加不顧旁人奮力追尋自我、大膽愛也大膽不愛、是那種執拗地嚷著不婚不嫁、拒絕成為傳統定義下那種備受限制的女性,但葛莉塔讓電影中的喬承認自己的脆弱,承認自己渴望被愛,願意接受和編輯討價還價後的小說出版;而小妹艾米(Florence Pugh 飾演)前往巴黎學繪畫後(以為她自此要成為自由獨立女性的代表)憤慨地表示「the world is hard on ambitious girls」的同時,也說出女人渴望嫁入有錢人家並不是羞恥的事。那並非被迫向現實「投降」,而是體認到人生終究無法一直待在她們的烏托邦後,自主做出的選擇。關鍵不在於構築一個憤世嫉俗玫瑰帶刺的 girlhood 烏托邦,要對抗父權並非只能武裝自己,而是如何能夠有選擇的納入更寬大的世界並保持真我。有自主的選擇才是關鍵。


小說作者露薏莎(Louisa May Alcott)力抗社會壓力終身不婚無子,但當時她迫於家中經濟壓力為出版《小婦人》而妥協讓小說裡的女性結局不是結婚就是死。電影讓喬翻轉了這宿命,葛莉塔和飾演喬的瑟夏羅南聯手,將 150 年前露薏莎筆下的喬——她自己的投射與化身,當年她代替她在婚姻中死了一回——自 19 世紀保守父權的美國社會泥淖中拉出,在 21 世紀的電影銀幕上躍然蹦跳,little women 要一起反轉世界,自己故事的版權在自己手中。(很巧的是,露薏莎於 1868 年出版《小婦人》時她 36 歲,而葛莉塔拍攝《她們》時也正好是 36 歲!)


然而,很遺憾也很令人感到不平的是,這一波獎季至今公布的名單顯示,little women 仍然很難打進白男人打造的父權世界(看看《1917》的橫掃!這對我來說其實反映了其連結於電影本身更有趣的問題:即整個電影產製的結構和當代觀眾對視覺技術的偏好與渴求),然而這結果再次殘酷地告訴世人,little women 呢還是在電影裡在小說的烏托邦世界就好,現實的殘酷是會與時俱進天花板樓地板是會不斷加高的,魔王的裝備只會越來越精良,越來越難對付而已。


但我想,little women 也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