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迪士尼童話新頁:《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
文/謝以萱
我先說,我喜歡這部電影。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很好的電影:敘事技巧不純熟、動畫也顯得過於刻意,乏善可陳、企圖營造的幽默並沒有達到效果、與原版睡美人的連結相當稀少(除了角色與主要的事件以外,其他都改編得相當多),基本上整部電影充滿了不夠到位的小缺點,導演 Robert Stromberg 雖然做過許多好萊塢電影的視覺特效(《少年pi》)、藝術指導(《阿凡達》、《魔境夢遊》、《奧茲大帝》),但作為一位導演,就顯得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然而,那些對我來說通通不要緊,我依舊認為《黑魔女》是部值得重視的電影!光就她做為一部翻案作品(revisionist work)、首部以女性反派角色為主角的迪士尼電影、推翻父權宰制的童話、擁抱多元成家的觀點,就值得毫無保留的肯定。
首先,《黑魔女》無疑是部翻案電影,英文片名 Maleficent ──既然名字都作為片名了,顯然就是要講《睡美人》中那位對無辜女嬰下邪惡詛咒的「邪惡女人」Maleficent 的故事。這一次, 迪士尼不打算從睡美人 Aurora 的觀點出發,而是將視角轉到 Maleficent 身上,從她兒時談起,談她如何在美麗的精靈世界長大,她是如何愛上一位 人類男孩,而那位男孩長大後是如何為了權力而不惜傷害她,她又是如何為了保衛家園而武裝自己;電影重新給予 Maleficent 邪惡的理由,我們不再只是 單方面的看到她沒來由的下咒,翻轉了原版睡美人中,我們對 Maleficent 的想像。
傳統迪士尼動畫中,善與惡是絕然的對立,惡的惡來得沒有原由,甚至惡的那方,我們連名字都不會知道,她們從來不是討人喜愛的角色,更不可能是故事的主角,我們完全不曉得那些惡女的內心
世界。但是,《黑魔女》這部電影,一反傳統迪士尼的敘事角度,「邪惡」的角色變得有血有肉,甚至讓人打從一開始便與 Maleficent 站在同一陣線(但很有可能是裘莉本人的緣故,沒辦法,她太迷人了!);這大概是翻案電影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如何將本來被認為十惡不赦的角色,轉換成像童話故事中的善良主角那樣,讓觀眾一開始就願意與她站在同一邊。
但是,《黑魔女》翻案的成功,
就在於她並非只單純以 Maleficent 對史帝芬國王的愛恨來解釋她的邪惡,而是更進一步跳脫了「女人的邪惡是因為男人」的框架。Maleficent
雖然下咒,但是在陪伴 Aurora 成長的過程中便自己「解咒」了,而後來的對抗,便轉成了如何和 Aurora 一起脫離父權的魔掌;那是女性力量的覺醒。
其次,這是一部沒有男性英雄的電影,這又是一反迪士尼傳統的創舉!延續《冰雪奇緣》(Forzen)所開創的迪士尼陰性敘事新頁(唯一的反派角色是王子),邪惡角色不再是由女性扮演。
電影中的男性:想要入侵精靈國度的老國王、史蒂芬國王(利慾薰心、陰險剛愎、出賣 Maleficent、不相信愛情)、菲利浦王子(毫無存在感),都不是討人喜歡的角色,這與原版《睡美人》中極力保護女兒免於詛咒的慈父、英勇拯救睡美人的英俊王子相當不同。而唯一比較討好的「男性」角色是 Maleficent 的烏鴉 Diaval,但他是烏鴉化成人,所以嚴格說來並不算是「男人」,且烏鴉本來就帶有「邪惡」的隱喻。相較於整部電影無用、無能、負面的男性,女性在這部電影裡則有著 empowerment 的展現,甚至說可以整部電影是「反(男性)英雄(anti-hero)」的,Maleficent、Aurora 都是 heroine。
電影中的男性:想要入侵精靈國度的老國王、史蒂芬國王(利慾薰心、陰險剛愎、出賣 Maleficent、不相信愛情)、菲利浦王子(毫無存在感),都不是討人喜歡的角色,這與原版《睡美人》中極力保護女兒免於詛咒的慈父、英勇拯救睡美人的英俊王子相當不同。而唯一比較討好的「男性」角色是 Maleficent 的烏鴉 Diaval,但他是烏鴉化成人,所以嚴格說來並不算是「男人」,且烏鴉本來就帶有「邪惡」的隱喻。相較於整部電影無用、無能、負面的男性,女性在這部電影裡則有著 empowerment 的展現,甚至說可以整部電影是「反(男性)英雄(anti-hero)」的,Maleficent、Aurora 都是 heroine。
迪士尼的女性主角通常是聰明、
有勇氣、美貌、智慧,勇於做出不同於一般女性的事情,這是迪士尼傳統公主系列便存在的特質,而這部電影基本上是延續並發揚這傳統。Maleficent 擁
有強大的魔法,一對有力的翅膀,她在家園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她強大的力量不是為了爭權,而是為了愛情;Aurora 美麗、聰明,有著愛人愛物的心,她一
樣具有無比的勇氣,追尋自己所愛的事物,並且挺身而出(當她推倒大玻璃櫃,讓 Maleficent 被砍下的翅膀飛出那幕我感動得眼眶泛淚,她救了她,同時也救了自己)。事實上,我認為這兩位女性的相知相惜(而這相知相惜具備了如母女般,帶有愛慕與伴隨的女性情誼),便是因為 Maleficent 後來在
Aurora 身上看到年輕時的自己,而最後這蓋過她一開始在 Aurora 身上看到「史蒂芬國王之女」時的傷痛。(這是讓 Maleficent 一開始恨她、對她下咒的原因)
最後,這部電影延續著《冰雪奇緣》作出的突破,迪士尼更進一步擴展「真愛」的定義。
女性在其中不再只是被動的等待王子/英雄來解救,破除了迪士尼傳統異性戀公主與王子的真愛神話;真愛,可以不再限於男女之間,迪士尼的結局可以不用像是要進入挪亞方舟一般,總是一男一女成對。
同時,這電影也指出了情感的連 結並非只靠血緣(史帝芬國王在女兒出生後不久便交由三位仙子帶到森林小屋照顧),而是更多的仰賴親密地相處。(後來仔細想想,迪士尼根本就充斥著多元成家 的元素,比如由三位仙子加上 Meleficent 和烏鴉養大的睡美人、由七位單身老男人和一堆小動物養大的白雪公主)過往的迪士尼最終都需要一位英勇的男性出面將公主拯救出來,回歸到異性戀家庭,但《黑魔女》最終打破了那樣的童話神話。
Maleficent 從相信愛 情到對愛情失望,認為世間絕沒有真愛的存在,到最後,「真愛」不一定只存在於一男一女之間;反觀史帝芬國王,他始終不認為有真愛這東西,而沒有愛的人,在 迪士尼故事中從不會得到太好的下場,這部電影也不例外,然而,這正是我觀影時隱約覺得不安的理由。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 Maleficent 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的樣貌,我們知道她的「邪惡」不為其他,而是因愛而生,而她的「邪惡」也因愛而消融,我們重新給予這個角色「邪惡」的理由,以及良善的一面,但也許是讓她太過於良善,使得有好些橋段讓我內心小小的嘀咕了一下,甚至有些擔心這樣「邪惡」的角色產生被良善收編的危機。
但是,看到最後,妳會發現 Maleficent 在這部電影的「邪惡」,相較於史蒂芬國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嚴格說起來,「邪惡」並沒有被收編,只是批判的標準從女性身上轉移到男性身上,相較於女性為情感而生的「邪惡」,男性看似理性爭權的野心,其實更為邪惡),連她看似邪惡的外型,在裘莉的詮釋之下變得異常性感迷人,整部電影多虧裘莉,才足以撐起大局,也多虧裘莉,Maleficent 才順利翻案(我無法想像這角色若換人演會是什麼樣子)。
「邪惡」是否被「良善」收編? 我認為不盡然。因為,為了抵抗父權長期建立起的倫理評斷標準,Maleficent 在這部電影裡的「良善」顯得必要;她的「良善」在此肩負了比鞏固現有 「良善」更加重要的意義──她擴張了我們對於「良善」的想像,她的「邪惡」翻轉了我們對於良善的刻板印象(覺得「良善」的人不該/不會如何如何),模糊那 本來勢不兩立的邊界,為所謂的良善增添邪惡的可能。
沒錯,Maleficent 善良的本性看似迪士尼的邪惡要被良善收編,但事實上不然,反而是迪士尼的「良善」被 Maleficent 的「邪惡」給擴張,她改寫了迪士尼對於「良善」的定義。
儘管,對愛的歌頌依舊是迪士尼電影的主調,但這部電影勇於顛覆人們對於「邪惡角色」與邪惡/良善的想像,破除父權宰制的童話,重新賦予陰性力量權力,更擴展了「真愛」的定義,大力擁抱 非異性戀家庭的可能,因著這些勇敢的突破,使得《黑魔女》雖然無法達到一部好電影該有的各項條件,但其存在,有著精神上與實際行動的必要性,足以蓋過那些電影敘事缺點,使她成為值得一書的電影!
最後,這部電影延續著《冰雪奇緣》作出的突破,迪士尼更進一步擴展「真愛」的定義。
女性在其中不再只是被動的等待王子/英雄來解救,破除了迪士尼傳統異性戀公主與王子的真愛神話;真愛,可以不再限於男女之間,迪士尼的結局可以不用像是要進入挪亞方舟一般,總是一男一女成對。
同時,這電影也指出了情感的連 結並非只靠血緣(史帝芬國王在女兒出生後不久便交由三位仙子帶到森林小屋照顧),而是更多的仰賴親密地相處。(後來仔細想想,迪士尼根本就充斥著多元成家 的元素,比如由三位仙子加上 Meleficent 和烏鴉養大的睡美人、由七位單身老男人和一堆小動物養大的白雪公主)過往的迪士尼最終都需要一位英勇的男性出面將公主拯救出來,回歸到異性戀家庭,但《黑魔女》最終打破了那樣的童話神話。
Maleficent 從相信愛 情到對愛情失望,認為世間絕沒有真愛的存在,到最後,「真愛」不一定只存在於一男一女之間;反觀史帝芬國王,他始終不認為有真愛這東西,而沒有愛的人,在 迪士尼故事中從不會得到太好的下場,這部電影也不例外,然而,這正是我觀影時隱約覺得不安的理由。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 Maleficent 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的樣貌,我們知道她的「邪惡」不為其他,而是因愛而生,而她的「邪惡」也因愛而消融,我們重新給予這個角色「邪惡」的理由,以及良善的一面,但也許是讓她太過於良善,使得有好些橋段讓我內心小小的嘀咕了一下,甚至有些擔心這樣「邪惡」的角色產生被良善收編的危機。
但是,看到最後,妳會發現 Maleficent 在這部電影的「邪惡」,相較於史蒂芬國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所以嚴格說起來,「邪惡」並沒有被收編,只是批判的標準從女性身上轉移到男性身上,相較於女性為情感而生的「邪惡」,男性看似理性爭權的野心,其實更為邪惡),連她看似邪惡的外型,在裘莉的詮釋之下變得異常性感迷人,整部電影多虧裘莉,才足以撐起大局,也多虧裘莉,Maleficent 才順利翻案(我無法想像這角色若換人演會是什麼樣子)。
「邪惡」是否被「良善」收編? 我認為不盡然。因為,為了抵抗父權長期建立起的倫理評斷標準,Maleficent 在這部電影裡的「良善」顯得必要;她的「良善」在此肩負了比鞏固現有 「良善」更加重要的意義──她擴張了我們對於「良善」的想像,她的「邪惡」翻轉了我們對於良善的刻板印象(覺得「良善」的人不該/不會如何如何),模糊那 本來勢不兩立的邊界,為所謂的良善增添邪惡的可能。
沒錯,Maleficent 善良的本性看似迪士尼的邪惡要被良善收編,但事實上不然,反而是迪士尼的「良善」被 Maleficent 的「邪惡」給擴張,她改寫了迪士尼對於「良善」的定義。
儘管,對愛的歌頌依舊是迪士尼電影的主調,但這部電影勇於顛覆人們對於「邪惡角色」與邪惡/良善的想像,破除父權宰制的童話,重新賦予陰性力量權力,更擴展了「真愛」的定義,大力擁抱 非異性戀家庭的可能,因著這些勇敢的突破,使得《黑魔女》雖然無法達到一部好電影該有的各項條件,但其存在,有著精神上與實際行動的必要性,足以蓋過那些電影敘事缺點,使她成為值得一書的電影!
我最喜歡的片段之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