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坎城影展:培育導演篇


官方海報是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中的男主角Marcello Mastroianni
無異是向義大利電影與這代表自由、面向世界的影人們致敬
 
我始終認為,一個厲害的影展它必須做到發掘新導演,以及持續培育優秀導演這兩件事,一方面一位新興的導演很多時候必須仰賴影展的支持,讓他的作品借助影展而有更廣泛的曝光率,同時,新興導演也相當需要影展的鼓勵,無論是獲獎與否,只要入圍,都能為創作者帶來莫大的動力(當然得獎就更不用說了);另一方面,影展也需要導演優秀的作品來增添影展的光彩,因此培育新興導演讓他們有動力繼續創造出更好的作品,無非是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循環,自我生產、擴張,影展墊高導演在世界影壇的高度,而導演也為影展加添可看性。坎城影展,是我目前認為長期以來,相當積極同時做到這兩件事的國際影展。確實,坎城影展「領域性」、「階級性」很強,有些導演就是特別合它的口味,屢屢入圍,但是有些導演就是跟坎城不對盤,永遠得不到它的關注,不管如何,只要得到坎城的入圍門票,大概就離知名導演不遠了!


 
2014坎城影展入圍名單   (2014-04-17公佈)2014坎城影展影評人週入圍名單  (2014-04-21公佈)


第六十七屆坎城影展入圍影片於17日揭曉,一共有十八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其中像是高達(Jean-Luc Godard)、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肯洛區(Ken Loach)、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麥克李(Mike Leigh)、河瀨直美(Naomi Kawase)、達頓兄弟(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艾騰伊格言(Atom Egoyan)、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札維多藍(Xavier Dolan等老中青三代知名導演都在名單當中。他們這些人幾乎可說是坎城影展的愛將,其中有不少是坎城影展一手拉拔大的。


2012  Locarno Film Festival
例如我相當喜愛的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Naomi Kawase),她1997年的首部劇情長片《萌之朱雀》就入圍坎城影展,並獲得金攝影機獎(即導演的第一部劇情片);此後,2003年的《沙羅雙樹》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2007年《殯之森》除了入圍主競賽單元以外,還獲得評審團大獎,2011年《朱花之月》一樣是入圍主競賽單元,今年的新作《第二扇窗》也毫無例外的入圍主競賽單元。說河瀨直美是坎城影展一手培育出來的掌上明珠一點也不為過。


 
還有比如加拿大天才導演札維多藍(Xavier Dolan),也是坎城一手栽培出來的影展寵兒,2009年他以十九歲的年紀自編自導自演了第一部劇情長片《聽媽媽的話》,一舉入圍坎城的導演雙週單元,並得到了年輕視野獎,成為坎城影展競賽史上最年輕的導演;隔年,第二部劇情長片《幻想戀愛》入圍坎城一種關注單元;2012年,描述變性人故事的《雙面勞倫斯》入圍坎城一種關注單元,並獲得同志金棕梠獎;2013年的作品《湯姆在農莊》雖然沒有獲得坎城影展的青睞,但也入圍了威尼斯影展的競賽片,並獲得費比西影評人獎;今年,札維多藍帶著他的新作品《Mommy》(他真的相當驚人,連續五年以一年一部劇情長片的速度創作,而且都是自編自導,通常還會自演)進軍坎城,一舉入圍了主競賽片單元。至此,可以說坎城影展的培育導演的新星一貫程序暫告一段落,能否大放異彩就看評審團賞不賞光囉!


留言